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抗戰精神,薪火永續(青年觀)

易舒冉

2025年08月31日08:04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  當日寇來襲,山河破碎,何以青春?當硝煙散去,民族復興,青年何為?

  北京盧溝橋畔,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《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》主題展覽,一塊展板吸引了不少青年觀眾駐足凝望。展板上的主人公是一名年輕的八路軍女戰士李林,為了成功掩護群眾和機關轉移,她的生命定格在了24歲。犧牲時,李林已有3個月身孕。一位90后觀眾眼中泛著淚光說:“她在可以成為母親的時候,選擇了祖國母親,為我們帶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,我們不能忘記他們的犧牲,要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。”

  前事不忘,后事之師。當代年輕人成長於和平年代,沒有親歷戰火紛飛的歲月,如何讓大家更好地走進這段歷史,感受精神的力量?90后講解員李玘把自己“泡”在歷史裡,翻閱書籍、觀看紀錄片,努力為觀眾講出生動鮮活的歷史細節﹔00后大學生欒天舒用AI技術復原抗戰歷史場景和烈士們的模樣,用創新技術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抗戰英烈﹔90后語文教師李瑤帶著學生們走進紅色教育基地,為孩子們種下信仰的種子……當歷史細節被生動還原,當英雄故事被創新講述,那段崢嶸歲月穿越時空,在年輕一代心中激起永恆回響。這既是對抗戰英烈最好的紀念,也是抗戰精神的有力延續。

  “青年者,國家之魂。”抗戰精神需要在傳播中弘揚,更要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傳承。從小聽著劉老庄的抗戰故事長大的95后楊永杰,大學期間投筆從戎,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班長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孫宇軒在實驗室裡攻堅克難,為強國建設貢獻青春智慧﹔青年舞蹈教師唐金羚精心編排舞蹈,讓紅色基因在藝術實踐中生生不息。在科技創新的前沿、在鄉村全面振興的戰場、在社會服務的一線,廣大青年將抗戰精神中天下興亡、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轉化為強國有我的使命自覺﹔將百折不撓、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轉變為爬坡過坎、攻堅克難的執著追求,用新時代的青春敘事,讓偉大的抗戰精神生生不息。

  “天地英雄氣,千秋尚凜然。”90多年前,國破家亡、民族危難之時,無數熱血青年用生命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﹔如今,偉大抗戰精神正穿越時空,激蕩在中國青年的血脈之中,引領廣大青年勇擔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的時代大任,踔厲奮發,奮勇前進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8月31日 06 版)

(責編:王先進、王珂園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